看书吧 > 我生活在唐朝 > 第四十一章 女团新面貌
夜间

第四十一章 女团新面貌

        

李南当年没有跟那位针娘子发生什么广大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


        

光是针女和于家的事情,李南就对她敬而远之。


        

李南之所以脱衣服,就是用自己的休闲裤和衬衣的布条、还有他那件羊毛大衣摆在了针女面前,然后告诉她可见过这种材料,这种款式?如果你为我效力,我日后弄出这种材料让你研究。


        

车内的针娘子,眼睛一下子就挪不开了。


        

当然,她的眼睛不是盯着李南裤子上某个部位挪不开,而是看上了李南手里的那些衣物。


        

她也顾不得这条裤子才从这个男人身上扒下来,仔细的用手指去触摸,甚至用鼻子去闻,那副就像是饥渴的人看到水的模样,倒是闹得李南老脸一红。


        

不是,知道你好奇,十个月没有那啥憋得慌,但是你别闻我的裤子啊,好尴尬。


        

讲道理,李南的衣服面料当然不如此时的丝绸,但是胜在少见啊,此时的唐人虽然有穿棉布的,但是极少,一般的贵人都没有。


        

而且,他们能调出如此均匀的颜色么?再加上李南的休闲裤又不是纯棉的,带着点牛仔布的味道,李南甚至敢确认,找遍整个唐朝也找不出第二件。


        

这个年代的棉布基本靠进贡,比丝绸贵到不知哪里去了。物以稀为贵,后世常见的石棉布,在这个年代被称作火浣布,价值等量的黄金。


        

讲道理,要不是李南不认识石棉矿也没有粉碎的机器,他都有心去搞石棉布发家致富了,托出身实验室福,他记得四川是全国第二大石棉矿产区,川南地区一堆石棉布厂家。


        

再加上李南的衣服裁剪样式迥异现在的衣服,光是拉锁和扣子的设计,就让针女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新天地。


        

千万不要看小小的金属拉锁,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精密的工业体系根本生产不出来,越是这种小东西,其背后蕴含的技术可能越不简单。


        

不要看一个小小的拉锁,需要的科技支撑也是不低,直到十九世纪初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才被造出来。


        

而且中间一排扣子这个设计,对于古人来说也是很有冲击力的。


        

古代中国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右衽,纽扣是用布条盘的,在右肩头锁住衣服,很少人想过在纽扣的材质还有开口的地方做文章。


        

后现代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中间对开,一排纽扣扣着,不同形状材质的纽扣还能起到装饰作用。这种看起来迥异与古人服装的方式着实让针女觉得发现了新大陆。


        

“何如?”看着针女以一种学术研究的态度不停地研究着他裤子的拉链,尴尬的李南实在有些忍不住了,随即开口问道。因为这种裆部开口的设计古代的裤子也是没有的,要撒尿就得一脱到底。


        

针娘子没有开口,依然沉浸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给她带来的震撼当中,过了好久,针娘子才抬起头来,双眼发亮地看着李南。


        

“诺!”针娘子点点头表示同意,虽然不知道这个女团服装总监这个奇怪的称呼是什么职务,但是冲这堆罕见的织物,均匀的颜色,哪怕是给他为奴学徒几年,自己也认了。


        

“不知郎君这衣料用何物织出,又是哪位大匠所织,行针如此细密,颜色又如此均匀?”针娘子抚摸着李南的那件羊毛大衣,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额…….这下可把李南考到了,这个是用机器织出来的,比起人力手工织出的,感觉都不一样。


        

“此乃是一名诨号太平鸟之大匠织造裁剪,取胡地羊毛制成,具体手段,针娘子日后便知。”李南很想吹一波说是一名姓范叫思哲的大匠做的,好给自己涨涨脸,奈何吊丝的钱包和穿越者的尊严不允许。


        

“那此乃何意?”专业的不愧是专业的,针娘子一下就注意到了大衣内部的标签,李南又给她解释了一下里面的型号并且对着不能机洗的标志哑口无言,不知道怎么跟对方解释。


        

“如此说来,此等名为大衣之物,尚不止一件?”针娘眼睛都发亮了,随即又开始刨根问底起来,诸如郎君哪里遇到的这位大匠,大匠那边还有什么衣物,都是这样中间对开款式么,为了衣袖如此紧身,这个名为拉链的东西怎么来的,为何将暗袋设计在怀中不是藏于袖内,弄得李南头上冷汗直冒,一概推说忘了。


        

他哪里记得专卖店里面每一件衣服的具体情况,还有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对于这种情况,针娘子也表示理解,虽然天孙门与世隔绝,但是并非不与世间通消息,相反,大唐时尚界最新的风潮她们几乎都了解,这几年长安最流行的拂拂娇还是她们前几年设计出的呢。


        

所以,并不是真的不通世情的针娘子也知道,能穿得起这种衣料,一定是极为了不得的贵人,能知道这位大匠的名字和衣料的材质也就不错了,再专业的问题,李南肯定不知道。


        

毕竟在这个年代,裁缝的地位还是很低的。


        

于是她不再开口询问,而且接过了李南给她的第一个任务,给全团的人换装。


        

“针娘子你用心做便是,南心中有不少衣物样子,届时一并告知针娘子。”看到针娘子接受聘任,又不再抓着自己问细节的李南很高兴,随口说了一长串诸如黑框眼镜高腰背带裤的确良衬衣之类她完全没有听过的名词,听得针娘子眼睛又一阵发亮。


        

于是,针娘子接过南音女团服装总监的这件事,在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的情况下,这件事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期间还有一桩轶事,就是李南要钻出马车的时候,突然觉得针娘子这个名字怕是会让人想起于家的事,大家行走江湖的,还是起个化名。


        

一心扑在新的衣物上,自觉自己已经成为李南的工具人的针娘,自然无可无不可,反正她一直没有户籍,也就说听凭郎君做主。


        

天孙门的人都已云为姓,取天孙用云朵织成天衣之意,于是李南就狠狠地皮了一下,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纨嘉。


        

纨者,细绢也,嘉者,美好也,李南告诉她这是对她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待,虽然针娘下意识地觉得有些问题,但是也没有察觉哪里不对,于是也就同意。


        

就这样,走出马车的李南随即宣布,这位改名叫做云纨嘉的针娘子,以后就是女团的一员啦,负责整个女团的服装问题,直接归自己领导。


        

嘿嘿嘿,自己真是个起名小天才,当天晚上,李南无视了南雀小姐姐和药娘幽怨的眼神,还在为自己的机智点赞,觉得自己很会起名字。


        

云纨嘉算什么,三国时期的伊籍,他的字还是机伯呢,自称云玩家又不丢人,总比动不动来一句我伊机伯今天就要让你明白谁比较头硬好很多吧。


        

随着女团继续向蜀中行进,女团的面貌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李南、药娘和春十三娘,终于get了此时唐人最正宗的衣服,李南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皮鞋休闲裤露出来引发路人怀疑啦,而且他身上的袍子还是村长儿子的,一看就不合身。


        

然后就是女团的小姐姐,身上带着异域风情的衣物也得到了大幅度修整,按照李南的要求,修改的极为合身,再也不会出现跳舞的时候因为束缚外袍的璎珞松动或者脱落,小姐姐们春光大泄的情景了。


        

而且为了赶路方便,所有妹纸都有了自己的罩纱。


        

大唐女子的衣物,在初唐长孙皇后的监督下,一开始还是极为保守的,标准的汉服襦裙加上贴身的上衣,还要再披上一层外衣。哪怕是上街,也会用一种叫做罩纱的东西遮得严严实实,就是之前李南见到的,类似一个宽檐的帽子,边上垂着长长的纱布直到脚跟,叫人无法窥视。


        

可是等到武唐临朝,妇女意识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不少穿着士子服的女官,再加上愈加富庶开放的风气传来,女子的服装款式也变得越来越不成样子。


        

贞观年间能遮住脚跟的罩纱越改越短,此时只能遮住面容,流行穿一种叫拂拂娇的款式(具体描写就要被404了,君自行百度)。


        

虽然比起女蛮国小姐姐们还是有差距,但是也让人觉得很顶就是了。


        

春十三娘和药娘一人还是一顶直接垂到地面的罩纱,而女团的小姐姐们的罩纱只能遮住面容。虽然她们的服装现在再也不会泄露春光,但是在云纨嘉专业设计下,若隐若现的,反而更加火辣。


        

毕竟,有的时候紧紧包裹反而更加诱人。


        

不过现在整个女团样子,至少能见人了不是?再也不会出现露出容颜过闹市,被唐人当做淫奔无耻的异端对待了。


        

天性喜欢美的事物,没有接触过男尊女卑的女蛮国小姐姐们,很快就接受了她们新的服装总监,每天休息的时候,时不时有小姐姐过来找她改衣服,或是要求腰身再束紧些,或者要求裙子再短些,不然不好走路。


        

或许她们都是成长于男子都是工具人的环境吧,故此有共同语言,李南定定地想到。


        

除了南雀和药娘依然对云纨嘉耿耿于怀以外,就连观云僧也觉得南音女团的小姐姐正规了不少,至少在衣着上更容易让人接受了,再也不会担心行动之间露出一些那啥来,现在就算是露了,脸不是还遮着嘛。


        

只要脸不露出来,就不算丢人!和尚和李南对于小姐姐们的要求现在被放得很低。


        

当然,除了新的衣服之外,使团还是有其他新装备的。比如笛子和萧。


        

虽然女团小姐姐千手观音都没有练好,但是作为女团总梦想导师,李南想的总是要远一些,总不能老是一支舞打天下吧,人还有个不同口味呢,万一有些道学先生不接受这种耻度不小类似原始祭祀的舞蹈,女团岂不是前途多舛。


        

内定的女团主打曲目一直都是《清心普善咒》,之前只是苦无乐器才临时搞得《千手观音》代替。所以,凑齐大唐人常听的乐器这个事一直都在李南心头挂着,这也是他坚持去油坊乡的原因之一。


        

他想要买些乐器。


        

可惜油坊乡虽名为乡,但是也没有乐器店也乐工,听于庆说就是庐陵县城也只有一家卖乐器的,而且价格还不菲。


        

花了好大的力气,李南才弄了三根笛子两根萧,找木匠为沙弥尼们一人弄了一只木鱼。琴这个主要乐器依然没有下落,更不要说乐师了。


        

为了增加节奏感,李南还找了铁匠,花重金买了几根铁条做成三角铁,也算是多了一种打击乐器。


        

三角铁敲击还是不难,找个懂得节奏的乐师就行,而李南小时候课外班学过竖笛,还吹过口琴,算是全团唯一接触过这种乐器的人,摸索笛子吹法的任务就责无旁贷的落到他自己身上。


        

剩下的笛子跟萧也被他分发了下去,意思是看谁有天赋谁就来负责,李南甚至宣布过几天要来一场海选。


        

于是女团出现了一个奇景,每天,不论是行进的白天还是修整时候的夜晚,女团中里总会传来断断续续的、颇为刺耳的声音,那就是李南他们在试验新的乐器了。


        

还是有进步的,女团还是在成型。又一次在说完书之后的李南,看着听完书若有所感,匆匆跑去排练的小姐姐们,觉得有些欣慰。


        

比起之前不成型的舞蹈,让人尴尬的服装,时刻担心短缺的粮食。现在南音女团有了不小的进步,李南越来越又信心了。


        

听着三角铁敲击的清脆声音,还有某个小姐姐吹出了点曲调的萧声,李南甚至在考虑。


        

要不干脆成立一个南音女团轻音部吧?